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開課學期
102-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  
授課教師
李易駿 
課號
SW3005 
課程識別碼
310 340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二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社211 
備註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60人
外系人數限制:3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21SW3005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被視為是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強調此為一種專業工作方法。明白實際的專業工作技術並朝向操作專業技術是本課程中的重要任務。而專業技術乃立基於專業價值及專業知識之基礎及受到政策等外部環境的影響。基此,在以專業技術為中心的課程設計中,納入歷史發展、專業價值、原則、實務技術、政策及組織等層面的單元。又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社區組織及社區伋展重新被賦予新的任務,特別是出現朝向產業發展的議題,亦為本課程的內容。
 

課程目標
本課程係針對大學部二、三年級學生所開授之課程。據此,教學目標有三:一、提供同學對本課目有基本知識.俾對此一課程的範圍與內容有完整的認識。二、鑑於此一課目為實務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當前政府政策的重點項目之一,在課程上乃同時兼顧理論與實務,透過實務性習作,以協助學生認識實務工作場域。三、透過實務習作及在課程上對實務工作技術之說明,協助學生可以認識實務工作內容。


第一週:課程介紹及課程要求�台灣實況的初步介紹
第二週: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工作綜觀
第三週: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的性質
第四週:相關概念釐清
第五週: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的發展歷史與知識傳承
第六週:社區工作的要素
第七週:社區工作的步驟
第八週:專業工作者的角色
第九週:彈性課程
第十週: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的工作原則。
第十一週:實務技術(一)
第十二週:實務技術(二)
第十三週:理論與工作模式
第十四週: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工作
第十五週:社區產業與社區合作事業
第十六週:當代各國社區工作的現潮與潮流
第十七週:作業討論及各社區實況分享
第十八週:期末考試
 
課程要求
1.請依作業進度及作業說明完成作業。
2.進入社區組織進行作業應符合適當的倫理態度。

◎考試:期末考試40%。
◎作業:五次作業占60%。作業方式及評分標準,另見作業說明資料。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週次 指定教材 延伸教材
第一週

第二週 紀錄片:大溪之寶
紀錄片:澀水社區 紀錄片:福利社區化專輯(內政部)

第三週 李易駿(2012)。當代社區工作,雙葉。Ch1-1, Ch1-2, 甘炳光、莫慶聯(1996)。〈社區工作的定義與目標〉。於甘炳光等編著,《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頁1-31。臺北:五南
梁祖彬(1996)。〈社區工作的工作概念〉。於甘炳光等編著,《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頁33-54。臺北:五南。
蘇景輝(2003)。《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臺北:巨流。
Twelvetrees, Alan (2008). Community Work (4rd .). New York: Palgrave.

第四週 李易駿(2012) 。當代社區工作,雙葉。Ch1-3, Ch1-4 林澄枝(1997)。〈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意義與發展〉。《全國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活動手冊2》。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徐震(1985)。《社區與社區發展》。臺北:正中書局。
徐震(2004)。〈臺灣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的異同:論社區工作中微視與鉅視面的兩條路線〉。《社區發展季刊》,107期,頁22-31。
賴兩陽(2010)。《社區工作與社會福利社區化》。臺北:洪葉。

第五週 李易駿(2012) 。當代社區工作,雙葉。Ch2。 王培勳(2002)。〈我國社區發展工作之回顧〉。《社區發展季刊》,100期,頁44-59。
徐震(1982)。〈我國推行社區發展的回顧〉。《社區發展季刊》,18期,頁31-43。
李易駿 (2011/5/27-2011/5/28)。 台灣社區發展政策之分析:歷史制度主觀點。 台灣社會福利年會主辦,建國百年政府再造經社整合-台灣社會福利的成就挑戰與未竟的事業。 台中市。
李易駿 (2011/3)。我國社區發展工作的沿革與發展。 社區發展季刊,第133 期,頁417 -429 。
Baldock, Peter (1980).The Origins of Community Work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 Paul Henderson, David Jones, David N. Thomas. (eds.), The Boundaries of Change in Community Work. London ; Boston : G. Allen & Unwin.
Phifer, Bryan M. (1980) Histo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America. in Christen son and Robimson, Jr. (Eds):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America. Ames, Iowa, Th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第六週 李易駿(2012)。當代社區工作,雙葉。Ch3。 向家弘(2006)。〈社區願景的形成與推動〉。於盧思岳編,《社區營造研習材:公民組織篇》。內政部社造系列叢書。
林瑞欽(2000)。〈社區意識的概念-測量與提振策略〉,於林瑞欽、劉邦富主編,
《新臺灣社會發展學術叢書:社區篇》,中華民國公益活動促進會發行。
Twelvetrees, Alan (2008). Community Work (4rd .). New York: Palgrave.
Weil, M.(1996). Model Development in Community Practice: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ommunity Practice, 3(3/4), p. 5-67.

第七週 李易駿(2012) 。當代社區工作,雙葉。Ch4。 曾旭正(2007)。臺灣的社區營造。臺北:遠足文化。
陳麗雲(1994)。〈基層社區發展工作:階段性介入模式〉。於陳麗雲與羅觀翠主編,《社區工作:社區照顧實踐》(第二版)。香港: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頁39-57。
黃世輝(2006)。〈社區工作團隊的形成〉。於盧思岳編,《社區營造研習材:公民組織篇》。內政部社造系列叢書。
黃肇新、邱靖媛、朱洪漢(譯)(2009)。社區整備程度模式:成功轉變社區的指引。Community Readiness: A Handbook for Successful Change.臺北:巨流出版。
Blum, A and Ragab, I. (1985).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Neighbourhood Organizations. Social Policy, 15 (Spring): 21-28.
Harris, Val (2001).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Work. In Harris, Val(ed.), Community Work Skills Manual. Pp.9-11, Newcastle: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Workers.

第八週 李易駿(2012) 。當代社區工作,雙葉。Ch6。 李易駿,鄭如雅(2008)。當前社區工作課程的核心內容:內容分析的初步探討。靜宜大學主辦,社區工作教育發展與實踐。臺中縣沙鹿。
蘇景輝(1980)。〈社區工作者與社區發展〉。《社會福利季刊》,第9期,頁47-48。
Cox, M., Rothman, J., Rrlich, J., Tropmam, J. (1987). Preface to the Fourth Edition. In Fred M. Cox, John L. Erlich, Jack Rothman, John E. Tropmam (eds.), Strategie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Macro Practice, Illinois: Peacock Publishers Inc.
Warren, Roland L. (1979). Application of Social Science Knowledge to Community Organization. In Fred M. Cox, John L. Erlich, Jack Rothman, John E. Tropmam (eds.), Strategie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Illinois: Peacock Publishers Inc.

第九週 期中考試

第十週 李易駿(2012) 。當代社區工作,雙葉。Ch5。 胡文龍、林香生(1996)。〈社區工作價值和原則〉。於甘炳光等編,《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
曾旭正(2010)。反思社區營造中的「參與」。發表於靜宜大學主辦,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
盧思岳(2006c)。〈我們如何想像社造?草根民主與社會改造〉。於盧思岳編,《社區營造研習材:心訣要義篇》。18-27頁。內政部社造系列叢書。
羅秀華(2001)。〈社區充權的行動研究-以木新永安組織經驗為例〉。《臺大社工學刊》,第五卷,頁151-195。
Hardina, Donna(2003). Linking Citizen Participation to Empowerment Practice: A Historical Overview. Journal of Community Practice, 11(4):11-38.
Holman, Bob (1994). The Values Base of Community Work. In Sidney Jacobs and Keith Popple (eds.) Community Work in the 1990s. Nottingham:Spokeman.

第十一週 李易駿(2012) 。當代社區工作,雙葉。Ch7-1,7-2 甘炳光(1997)。〈居民會議〉。於甘炳光、胡文龍、馮國堅與梁祖彬(編),《社區工作技巧》,頁151-168。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莫慶聯、梁麗清(1997)。〈動員群眾〉。於甘炳光、胡文龍、馮國堅與梁祖彬編,《社區工作技巧》,頁135-150。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盧思岳(2006b)。《社區營造研習材:公民組織篇》。內政部社造系列叢書。
Stanley (2004). Community Practice: Theories and Skills for Social Worker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iegel, Larry M., Attkisson, Clifford C. and Carson, Linda G. (1995). Need Identific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in Community Context. In John E. Tropman, John L. Erlich and Jack Rothman (eds,). Tactics and Techniques of Community Intervention (3rd). London: Peacock Publishers.

第十二週 李易駿(2012) 。當代社區工作,雙葉。Ch7-3,7-4,7-5。 洪雪蓮與馮國堅(2003)。社區工作與青年充權。於趙雨龍、.榮昌、趙維生主編,充權-新社會工作視界。臺北:五南。
詹秀員(2002)。《社區權力結構與社區發展功能》。臺北:洪葉。
Craig, Gary et al (2007). Building Capacity in Black and Minority Ethnic Organisations: An evaluation of National Capacity-Building Programme of the Council of Ethnic Minority Voluntary Sector Organisations. CEMVO. http://www.cemvo.org.uk/download%20files/BME%20voluntary%20and%20community %20sector.pdf
Eiils, Jean and Latif, Shehnaaz(2006). Capacity Building Black and Minority Ethnic Voluntary and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An evaluation of CEMVO’s London pilpt programme. Joseph Rowntree Foundation. http://www.jrf.org.uk/sites/files/jrf/1928-bme-capacity-building.pdf
Labonte, R. and Laverack, G.(2001). Capacity building in health promotion: part Ⅰ: for whom? And for what purpose? Critical Public Health, 11(2):111-127.

第十三週 李易駿(2012) 。當代社區工作,雙葉。Ch8。 莫慶聯、甘炳光(1996)。〈社會行動〉。於香港社區工作教育者聯席會議編著,
《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頁175-221。臺北:五南。
黎安國(1996)。〈社區工作模式的選取〉。於香港社區工作教育者聯席會議編著,
《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頁175-221。臺北:五南。
Popple, K. (1996). Community Work: British Models. Journal of Community Practice 3 (3/4), p. 147-180.
Rothman, Jack and Tropmam, John E. (1987). Model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Macro Practice Perspectives: Their Mixing and Phasing. In Fred M. Cox, John L. Erlich, Jack Rothman, John E. Tropmam (eds.), Strategie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Macro Practice (4th.), Illinois: Peacock Publishers Inc.
Taylor, S. H. and Roberts, R. W. (1985).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munity Social Work.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第十四週 李易駿(2012) 。。當代社區工作,雙葉。Ch10。 李易駿 (2012/6)。朝向專業化的社區工作發展。 社區發展季刊,第138 期,頁86 -98 。
蘇麗瓊、田基武( 2004)。〈「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與「社區營造條例草案」的介紹〉。《社區發展季刊》,第 107期, 5-22頁。
廖本全( 2009)。〈金錢、建設與滅農:評農村再生條例〉。〈 http://www.taiwansig.
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264&Itemid=121〉
Popple (eds.), Community Work in the 1990s. Nottingham: Russell Press. Hardcastle, David. Powers, Patricia. and Wenocur,
Jacobs, Sidney (1994). Community Work in a Changing World. In Sidney Jacobs and Keith

第十五週 李易駿(2012) 。當代社區工作,雙葉。Ch9-1-,9-2。 邱湧忠(2000)。〈南投縣農業與休閒產業復建策略〉。《農政與農情》,第92期,28-34頁。
范孟雯(2006)。〈販賣幸福感-生態社區產業化的我見我思〉。《自然保育季刊》,第55期,40-43頁。
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產業發展〉。載於文建會編印「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論文集。4-7頁。
陳其南(1998)。〈文化產業與原住民部落振興〉。收錄於原住民文化與觀光休閒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黃世輝( 2003)。〈文化產業與居民參與〉。收錄於文建會網路學院 case智庫《社區總體營造》, 40-45頁。
蔣玉嬋( 2004)。〈地方文化產業營造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季刊》, 107期,頁241-253。
劉曉蓉( 2006)。〈文化產業發展成文化創意產業之特性研究〉。 http://www.ntpu. edu.tw/pa/news/94news/attachment/950309/4-3.pdf

第十六週 李易駿(2012) 。當代社區工作,雙葉。Ch9-3。
吳明儒(2009)社區發展的新視野:歐洲國家經驗的學習。台灣社會福利學刊,8(1): 29-69。
Giloth, Robert P.(1998). Jobs, Wealth, or Place: the Faces of 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argaret S. Sherraden and William A. Ninacs(eds.) 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Work. London: the Haworth Press, Inc.

第十七週 作業分享及報告

第十八週 期末考試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013/09/10  課程介紹及課程要求�台灣實況的初步介紹 
第2週
2013/09/17  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工作綜觀 
第3週
2013/09/24  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的性質 
第4週
2013/10/01  相關概念釐清 
第5週
2013/10/08  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的發展歷史與知識傳承 
第6週
2013/10/15  社區工作的要素 
第7週
2013/10/22  社區工作的步驟  
第8週
2013/10/29  專業工作者的角色 
第9週
2013/11/05  【期中考試】 
第10週
2013/11/12  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的工作原則 
第11週
2013/11/19  實務技術(一) 
第12週
2013/11/26  實務技術(二) 
第13週
2013/12/03  理論與工作模式  
第14週
2013/12/10  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工作  
第15週
2013/12/17  社區產業與社區合作事業  
第16週
2013/12/24  當代各國社區工作的現潮與潮流 
第17週
2013/12/31  作業討論及各社區實況分享(報告)  
第18週
2014/01/07  【期末考試】